中药外洗法治疗青春期痤疮

青春期痤疮俗称“青春痘”,又名“粉刺”,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,多见于青年人。病因为青春期阳气旺盛,血热偏胜,加之常食辛辣、烧烤、肥甘之品,助热生湿,热邪与湿毒搏结于面部肌肤、毛窍,发为疮疹。病位在于肌表之间。

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“臣”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、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创制了一则消痤方,外洗治疗该病疗效颇佳,现介绍如下。

方药组成及用法

处方:苦参15g,芦荟10g,紫草10g,白鲜皮15g,地肤子15g,赤芍15g,连翘10g,生薏苡仁15g,生山楂15g。

用法:每剂煎2次,共煎成约500ml。待药液温和不烫手,用纱布蘸取药液清洗痤疮反复多次,每次洗约10~15分钟,洗后以药液蘸湿纱布贴敷患处,每次10~15分钟。

典型病案

张某,女,19岁。因面、颈及胸前痤疮甚密就诊,红色丘疹、脓性丘疹、小脓疱等随处可见,处以消痤方5剂,每日1剂,用法如上所述。连用5天,疮疹消去大半,继用5天,疮疹全部退清。随访1年,未复发。

 本方药有清热去湿、凉血活血、解毒消疮之功效。孙浩认为,外用洗浴可以直接作用于疮面,收效甚捷。《外科正宗》治痤痱疮用苦参汤“淋洗患上”;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治小儿头疮用蛇床子、白矾为末,“干掺疮上”等等。本方中苦参、芦荟、连翘清热解毒,生薏苡仁祛湿,紫草、赤芍、山楂凉血活血,白鲜皮、地肤子消疮止痒,共煎水外用,对皮肤亦无刺激作用。在治疗期间,嘱患者饮食宜清淡,忌辛辣、油炸之品,避免熬夜,放松心情。(时乐 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